作为此系列工作坊的初次登场,我们选择了“公共设施艺术化”这个热门的话题,邀请了来自政府管理部门、公共设施出资部门,以及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等多位嘉宾一起,或以图片、或以案例分享了我们对于周遭城市公共设施艺术化的经验及感受。分享环节结束后,我们则以“供电局电力环网柜艺术化”作为实际案例,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了分组讨论。
参与嘉宾及工作人员合照
公共艺术(Public Art)这个概念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最先出现,后来逐步被欧美等发达国家接受,成为一个通行的艺术概念。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公共艺术的概念开始在中国大陆出现,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当前,国内外有许多地区都在推行公共艺术百分比计划,推动城市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也带来许多可借鉴的案例。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的马涛首先与我们分享了一个意大利的壁画小镇Dozza(多扎)。
Dozza小镇(图片来源:网络)
Dozza位于博洛尼亚附近,被称为壁画中的城市。去到Dozza,第一时间映入眼帘的便是随处可见、风格各异的壁画,宛如童话世界一般绚烂。城市管理者们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艺术委员会来负责定期邀请不同的艺术家到Dozza进行壁画创作及更新,壁画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已经深深浸入了这座城市的骨髓。马涛认为,公共艺术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它能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它能潜移默化地塑造当地人的性格。
马涛分享观点
案例分享结束后,马涛提出了他对于公共艺术的三个个人观点:一、新都市主义前提下,公共艺术的文化功能和城市基础建设并重。二、公共艺术并非公共设施的附属品,不存在谁先谁后的前提。三、公共艺术属于高成本、高附加值的社会资源。
马宝成分享观点
贺沁洋分享案例
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的贺沁洋曾参与城市(浙江省台州市)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的总规制定工作,与马宝成一样,她认为“协调”二字是公共设施艺术化的重中之重。贺沁洋认为公共设施进行艺术改造一定要进行分类和系统化的处理,否则就会造成视觉混乱。从视觉传达的角度,她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经典的公共设施艺术改造案例。
国外艺术化处理的公共设施(图片来源:网络)
国外艺术化处理的公共设施(图片来源:网络)
贺沁洋还与我们分享了来自德国柏林的一个艺术团体Raubdruckerin。Raubdruckerin是海盗打印机的意思,他们会到不同城市的各个角落,寻找各种井盖、警示牌、通风口,把井盖上的图案拓印在T恤或者手提布包上,掠夺这些属于城市的独一无二的符号。贺沁洋希望深圳的公共设施艺术改造也能像这样,不仅仅是成为创意本身,更能激发新的创意产生。
Raubdruckerin成员正在印制T恤(图片来源:Raubdruckerin官网)
建筑师余加有她的观点,她认为,公共艺术分不同的范畴,在不同的范畴内要以不同的标准约束,每一种公共设施都有其功能,它们具有常态性,并不需要类似涂鸦等艺术行为过分美化而掩盖其功能性及危险性。她认同贺沁洋的观点,公共基础设施需要标识系统化,电网箱的美化应该是从箱体的外型设计、围栏设计入手,根本上属于设计范围,而非公共艺术范畴。
余淑莲、张涵分享观点
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和公共设施出资部门的代表,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的余淑莲、深圳市供电局的张涵也与大家分享了对于公共设施艺术改造这个命题,从甲方角度出发的诉求和经验。余淑莲认为目前公园对于公共设施艺术化改造有大量的需求,作为“河边其中一岸”,希望“河对岸”的艺术家、设计师及各界创意人士能对公园改造多多提出问题及建议,增加双方合作的机会;也希望365棋牌刷分器_美高美365视频棋牌游戏_365棋牌电玩忘记密码能发挥好“桥梁”的作用,搭建好双方对话的平台。张涵则为大家介绍了深圳市供电局目前正在推进的“璀璨盒子”项目-即对传统电力环网柜进行外观美化改造。“璀璨盒子”活动已经推出了两期,得到了公众的积极反馈,但也存在不足,目前进行的第三期希望能吸取前面两期的经验,以更好的面目呈现在公众的视野。
分组讨论气氛热烈
深圳的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镇化程度高,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也在积极建设城市文化。而公共艺术作为城市空间的文化标志,它在美化城市环境、展现时代风貌、记录人文历史、升华民众情感,以及传播商业信息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公共艺术不只包括环境中某项绘画或雕塑作品的设置,而且还涉及到景观规划、环境艺术、视觉传达、工业产品和公共设施设计等多个学科。由此它需要政府机关、规划部门和建筑师、艺术家携手努力。
作为“公共艺术+”系列活动的首发,此次工作坊针对“公共设施艺术化”这个大命题进行了一个初步的讨论,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公共设施艺术化”乃至“公共艺术”这个领域有太多未知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实践,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来参与。